在游戏中体验“双脚跳”
在游戏中体验“双脚跳”
李梓
“走、跑。跳”是人最基本的身体活动,双脚跳和跑一样也是小学低段孩子最有感觉最痛快的运动,同时也是最能锻炼孩子心肺功能、肌肉骨骼以及神经系统支配协调功能的运动,所以我选择了“双脚跳”为这次教学内容。
对刚刚入学才两个月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在体育课中体验运动参与,增进健康,并掌握一定的技能是主要任务。所以,在上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身体现状和心理需求,让孩子在富有情趣的运动体验场中学习体育知识,练习体育技能,参与体育锻炼。
自由体验,感知双脚跳
这节课的准备活动我是带着孩子们围绕足球场慢跑一圈,做徒手操,然后开始课堂第一环节的自由双脚跳体验。上完课后,我反复琢磨自己的视频资料,我认为带领孩子们做徒手操这一环节应该改为配音乐的下肢运动游戏,如此,可以在激发孩子兴趣的同时,也让孩子们做好热身活动,彰显这节课双脚跳是以下肢练习为主的主题。
再以情境导入模仿小白兔、小袋鼠、小青蛙出门找食物为线索,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动画片里观察到的这些动物出门寻找食物的动作,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依次模仿小动物,看谁模仿最像,孩子们自由体验过程中,老师适时给予语言和肢体的鼓励,让孩子们对双脚跳有初步的感知。
传授要领,规范双脚跳
在孩子们自由体验和老师的点拨后,对双脚跳有了初步认识,老师抓住契机,提问:刚才的三种小动物出门找食物的共同点是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双脚跳。那双脚跳的要领是什么?有的孩子傻眼了,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多数孩子只知道要用双脚。于是,我利用课前创设的体验场,展开新的游戏体验——小兔子采蘑菇。我又顺势提问:那些兔子采蘑菇跳得又圆又快?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为后来讲解双脚跳的技术动作做铺垫,因为双脚跳的技术动作要全部掌握的话,至少需要三节课,而这节课是新授课的第一课时,所以,我的课堂教学重点就是想通过几个层面的游戏体验让孩子们明白双脚跳就是“双脚同时起跳同时落地”。体验中,通过让孩子们用双手当兔子耳朵进行双脚跳练习过渡到手臂由后向前摆,屈膝缓中(这是双脚跳第二课时的重点内容),要求孩子按照我的动作示范体验。如此往返,孩子们在体验中,从动物寻找食物的动作以及老师的示范中掌握双脚跳的要领,规范自己的动作。
多种体验,巩固双脚跳
第二轮小白兔采蘑菇游戏体验中,我只让动作规范的孩子做示范,而忽略了对比。其实,在榜样示范时,若抓住不规范的动作对比讲解,孩子们会理解更容易,在对比中找到自己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巩固“双脚同时起跳同时落地”,我又创设体验场,增加了小跨栏,通过观察,我发现只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是按照要求练习,虽然动作不够规范,但这部分孩子有双脚跳的规则意识,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就按照自己的感觉和方便练习,跨栏时有的双脚跳过去,返回时为了节省时间又按照自己的方式跨栏,有的单脚跳过去,有的把双脚分开跳过去,完全没有规则意识,出现这样的状况,一是这部分孩子们体力不足,导致动作脱节;二是老师强调不及时,导致这部分动作不规范。第三轮体验是让孩子们双腿夹球往返接力,目的是让孩子们夹球后必须坚持同时起跳同时落地才能完成任务。其实,在这几轮体验中,多数孩子有了双脚跳“同时起跳同时落地”的意识,也在老师和同伴的示范中规范双脚跳的动作,通过采蘑菇、跨栏采蘑菇、夹球游戏体验,巩固了双脚跳,完成教学的重难点,也实现了孩子们在游戏体验中达到饱和的体能训练。
及时反思,完善双脚跳
课后我及时反思,用文字第一时间记录了这节课的得失:一是因为时间分配问题导致教学时看到的问题没有及时调整,而是留到第二节课去解决;二是一节课只有40分钟,课堂教学核心部分至少需要花25分钟,在这25分钟里,应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即把孩子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三是孩子们自主体验的时间应该划分为前者占20分钟,后者占5分钟。具体调整为:当孩子们第一轮体验“小兔子采蘑菇”游戏时,能够充分了解孩子水平,通过观察立即把孩子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如此划分,有助于在第二次游戏体验中,可以分层教学,让高层次的孩子完成游戏中距离最远、难度最大的任务;中层次的孩子完成距离适中,难度适中的任务;低层次的孩子完成距离最短、难度最小的任务。这样有利于在游戏体验中给孩子们初步定位,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喜欢上双脚跳这项体育活动,同时在不同层次的体验中不断规范自己的动作,牢记“双脚跳必须是双脚同时起跳同时落地”的规则和要领。
这节课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整体问题不大,但是在细节处理上还需要磨练,还有就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语言激励应该更丰富、更有童趣、也更有感染力,实现在教学中用老师的激情点燃孩子的激情,用老师的规范影响孩子去规范。在学校今后的教师“双专业能力提升”活动中,我将抓住每一次学习、培训的提升机会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规范自己,从而提升自己,让自己在平凡不起眼的岗位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通过历练,让自己不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师,还让自己成为一名演员,在教学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精彩的人生!
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07期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
2、《小学体育教学教师用书》2010年科学出版社
(本文2018年发表在《德阳教育》)
作者单位:德阳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618000